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国际国内 » 正文

细数习近平2015外交成绩单 五大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29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593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资料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李正穹 实习记者 解轶鹏)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外交场合多次提及并解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得命运共同体成为习近平在外交工作中的高频词。 

  2015年9月,习近平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并首次对如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解读,提出了五个努力: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纵观2015年习主席的系列外交行动,中国青年网记者发现,这五大努力方向无不贯穿中国外交始终。  

  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 

  2015年,习近平8次踏出国门,访问了亚、欧、美、非四大洲10个国家,在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构建了不同层次的伙伴关系。 

  4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签订了51项合作协议和备忘录,并将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巴两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命运共同体。 

  随后,习近平在访问印度尼西亚的过程中,提出重振亚非新型伙伴关系,携手打造中国、亚非命运共同体。 

  7月8日至10日,习近平参与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传承了“金砖国家”的开放合作模式,拓展了金砖国家和相关地区的伙伴关系。 

  习近平在10月访问英国、11月访问越南,以及12月参加中非合作论坛的过程中,分别提出中国要和英国、越南、非洲各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正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建设全球伙伴关系,践行“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营造和平与稳定的安全格局,需要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 

  2015年5月9日,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应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庆典,向世界展示共同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决心,警示世人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10月16日至18日,第六届香山论坛在北京举行。全球49个国家的政府和防务部门代表团就亚太安全合作展开研讨。“打击恐怖主义”成为与会代表关注的一大焦点,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全球威胁,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无法独善其身。各国代表还围绕“海上安全合作”等问题达成多项共识。 

  9月3日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隆重举行。习近平在讲话中说:“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要建立公正道义、共治共享的安全格局,就要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2015年5月8日,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期间,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签署联合声明。 来源:新华网

  2015年5月7日至12日,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此次出访是一次加深各国经济合作的“互惠之旅”。中国和三国累计签署各类合作文件和协议近90项,涵盖经贸、能源、航天、金融、投资、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 

  9月22日至28日,习近平访问美国,达成 49项成果清单,共计采购美国大约271亿美元的产品。访问加深了中美之间的战略互信,双方确认了共同利益,即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以及稳定国际金融体系。 

  中国不仅仅要参与国际双边合作,而且要积极参与国际会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在2015年的G20峰会上,习近平提出四点建议,为世界经济“把脉开方”。在APEC会议上,习近平提出四点建议,阐述了亚太区域合作的方向和路径。在12月份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在习近平提出的未来3年同非方重点实施的“十大合作计划”,决定提供总额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在推进合作共赢的国际新秩序过程中,中国正在将承诺变为行动,希望国际社会具有人人免于匮乏、获得发展、享有尊严的光明前景。 

  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2015年,“一带一路”成为了国际文明交流的一抹亮色。传统的“中原中心主义”会制约中国的文明型崛起,中国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明交流中,不断实现对中国传统理念的超越,“中心-边缘”观念逐渐弱化,路、带、廊、桥等“去中心化”的观念逐渐形成。 

  5月,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国的文明交流。“一带一路”建设使得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开展互联互通,“2015年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于今年9月在俄罗斯举行。 

  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既是国际文明交流的历史经验,又将成为当今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旗帜。 

  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近日,中国的雾霾问题牵动国人的神经,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空气污染也日益加重。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习近平指出,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绿色发展”提到“五大发展理念”的高度。中国正在引领世界加速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2015年6月,中国向联合国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提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11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讲话,提出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点建议,并阐明了中国在改善气候方面努力的目标,且做出承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中国新的国际观正在逐渐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即将成为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又一面重要旗帜。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