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国际国内 » 正文

“文化+”蓄势发力——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30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431

【年终特别报道·文化+的力量】

  2015年的时光匆匆而逝,但文化产业带给中国经济的希望和温暖却久久不会退去。在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寻求经济转型新动力的关键时刻,文化产业正以矫健的步伐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不仅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而且发展质量也在逐步提升。“文化+”的力量注入改革发展的洪流中,文化的光芒指引激昂奋进的前进道路。

“文化+”蓄势发力——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制图:陈晨

“文化+”蓄势发力——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数据来源: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注:2015年数据截至2015年12月3日21时) 制图:陈晨  

  跨界融合

  助力经济转型

  从故宫手机壳、朝珠耳机等新鲜玩意儿到《韩熙载夜宴图》《皇帝的一天》的APP,7000多种各具特色的文创衍生品勾勒出另一个“活色生香”的故宫。

  文创产品是“文化+”的产物,是创意设计的结晶。将“高大上”的文化转化为“接地气”的文创产品,可谓“一举两得”:既让传统文化在产品中得到开发和传播,也让制造业有了新的内容和品牌。2015年,不管博物馆衍生品,还是旅游商品设计开发,都在积极探索“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把文化的基因植入其他产品中,增加产品的内涵;把文化的理念注入其他产业,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

  除了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等领域都开始重视“文化+”的跨界融合。在中国这片广阔而厚重的土地上,不缺文化缺手段,不缺资源缺方法,2015年的探索仅仅是个开始,用创意和设计形成全新的产品和服务,重塑文化价值,还将贯穿于今后经济结构调整的全过程。随着传统行业转型需求的日趋迫切,“文化+”的作用无疑会进一步凸显。


内容生产回归产业本源

  一个好故事或好形象,就是一个好的IP(知识产权),就能实现图书、电影、电视、游戏、主题公园等全方位的互动娱乐运营,打造出全产业链的优质产品,实现丰厚的产业回报。

  《奔跑吧兄弟》从一档电视综艺节目拓展为电影、游戏和外景拍摄地的旅游宣传;热播剧《琅琊榜》也源于网络小说IP的改编,目前已累计实现35亿次的播放。正是基于对IP的全新认识,2015年,文化产业的发展回归本源,更多人开始重视创意和版权的价值,也让更多人潜下心来专注于内容生产。

  文化人能用心去生产精品力作,通过内容上的精耕细作,创造产业价值,走文化产业良性发展之道,“文化+”才能形成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辐射。只有让文化产品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精神、展示中国力量,同时又在供给侧增加有效供给,才能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金融资本完善供血能力

  2015年,文化产业继续得到资本的热切关注,场内文化板块的上市公司受资本追捧,场外文化产业并购热点不断,进一步完善了文化产业的供血能力。2015年,文化产业的并购相当活跃,既有行业内龙头通过并购拓展产业链,又有传统行业通过跨界并购实现向文化产业的转型。仅2015年上半年,文化产业市场投融资及并购事件共有83起,除去未披露资金的27起,涉及金额约244.24亿元。

  近年来,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增长、中等收入人群的崛起,“生活美学”的个性化消费将出现爆发式增长,使得文化企业的成长性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互联网加速提质升级

  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开幕。与会人士达成共识:文化互联网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预计未来3到5年将出现10家以上的千亿元市值企业。

  这样的判断正是基于“互联网+”概念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将互联网在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文化产业的创新力、生产力不断增强,并不断变革着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带来文化产业提质升级的新业态。

  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跑马圈地”进一步白热化,不仅投资是“天文数字”,而且横空出世的理念更倒逼文化企业改革升级。腾讯3亿元砸向动漫;百度的爱奇艺斩获1000余万VIP会员;阿里系已在文化领域投资超过200亿元,完成文化产业的闭环整合……这些大手笔,不只争夺个别产品而是比拼产业生态,不只立足当下更是抢占未来。

  全球化

  激活联动布局

  2015年,中国文化企业频频布局海外:复星集团15亿美元收购太阳马戏团;万达集团6.5亿美元收购世界铁人公司;万达院线控股澳大利亚第二大电影院线运营商Hoyts……文化产业领域国内国际共振,让中国文化企业与全球文化巨头共舞。

  “走出去”的同时也伴随着“引进来”。2015年,华人文化基金与国际娱乐巨头的合作十分抢眼,多个合资项目呼之欲出:与美国梦工厂合资东方梦工厂,与TVB合资翡翠东方,与美国华纳公司合资设立旗舰影业,与英国默林集团合资,将乐高乐园带到上海……

  从好莱坞大片中的中国元素,到国外主题公园登陆中国城市,中国人的消费升级吸引着全球文化产业巨头前来寻找商机。把握好中国文化消费的爆发式增长态势,中国文化企业更要抓住机会、顺势而为,找准自己的优势和定位,为消费者提供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力争把文化产业培育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使其在“十三五”期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