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国际国内 » 正文

解析明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 ③ 主动稳妥“去杠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27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585

  “去杠杆”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以既主动、又稳妥为要义的。具体来说,就是在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中改善债务结构,以行政力量与市场手段并举、以可控方式和可控节奏逐步消化泡沫和杠杆问题。总之,“去杠杆”是以短期阵痛谋求长远健康发展,注定要面对种种挑战和考验,但也是不可回避的必由之路

  近来,“去杠杆”一词在经济界大热。从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与专家探讨“去杠杆”的方法论,到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判断中国当前已进入“去杠杆”阶段,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杠杆”与“去产能”“去库存”一起列入明年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都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加快“去杠杆”的进程。

  经济意义上的“杠杆”,通俗理解为“四两拨千斤”,即通过借债,以较小规模的自有资金撬动大量资金、扩大经营规模。个人融资融券、企业向银行借贷、政府发行地方债等,都是加杠杆的行为。适度加杠杆当然有利于盈利,但如果杠杆率过高,债务增速过快,还债的压力就会反过来拖累发展。

  杠杆化还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性,经济向好时能带来更多收益,经济向下时则蒙受更多损失。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对发达国家过度杠杆化的当头棒喝,也使每一个经济体从多年依靠杠杆发展经济的陶醉中清醒过来,私人缩减消费信贷、政府削减公共开支、金融机构收敛衍生工具,开始了艰难的“去杠杆”进程,至今还没有结束。

  眼下,我国债务杠杆主要表现为,一是总体负债率不高,但是企业债高企,且增速惊人;二是政府债务总体不高,但是地方债相对较高,在财政收入不振的情况下,巨大的总量和高昂的成本将令地方政府难以承受。这种债务增长趋势给金融系统带来巨大的风险,如果继续攀升,下一步很可能引发局部性、地方性甚至系统性、全国性金融风险,必须主动防范、未雨绸缪,把防控关口前移。

  明年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杠杆”,对此已达成高度共识,关键是方法选择。一定要看到,“加杠杆”和“去杠杆”都是双刃剑,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须以既主动、又稳妥为要义。

  “债务/GDP”是检测杠杆率的公式,决定了“去杠杆”的两种方式。要么,从减小分子下手,用“挤”的办法硬性削减债务,但普遍认为这种手段过于刚猛,可能造成GDP下行压力更大,杠杆率反而相应上升;要么,从扩大分母下手,在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中改善债务结构,以行政力量与市场手段并举、以可控方式和可控节奏逐步消化泡沫和杠杆问题。后一种方法显然更加稳妥和根本。例如,通过抑制过剩产能释放一部分债务风险,腾出的资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以弥补压缩带来的增长和就业压力;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规范资本运行,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加快推进和规范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尤其强调法治化运作,保护社会资本的投资积极性和收益权利,等等。总之,“去杠杆”是以短期阵痛谋求长远健康发展,注定要面对种种挑战和考验,但也是不可回避的“疗程”。(作者:平 言 经济日报 2015.12.25)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