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国际国内 » 正文

数十万飞机零件无一次品 "大国工匠"35年坚守蓝天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22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733

核准、划线,锯掉多余的部分,拿起气动钻头依线点导孔,握着锉刀将零件的锐边倒圆、去毛刺、打光……他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和着空气中漂浮的铝屑凝结在头发、脸上、工服上……

作为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级钳工技师,胡双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整整35年。35个春夏岁月里,他加工过数十万的飞机零件,但从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

航空“手艺人”胡双钱:35年没有出过一个次品

航空“手艺人”胡双钱登上央视《大国工匠》。图片来源:央视网

1.手工打磨大飞机精密零件 “大国工匠”这样炼成

在C919首架数百万个零部件的大飞机上,有80%是我国第一次设计生产的,钳工胡双钱打磨着大飞机上的一个个精密零件,所有工作都靠手工完成的胡双钱像一个有些过时的“老古董”,他的抽屉里装满了和他同一个年代的老式工具。

在靠近东海滩边的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里,胡双钱和他的钳工班组所在的角落并不起眼,他们打磨、钻孔、抛光着,对重要零件作着细微调整。这些大飞机需要的零件只能手工完成,原因在于,大飞机零件加工的精度,要求达到十分之一毫米的技术要求。

胡双钱在工作间。图片来源:上海文明网

因为长期接触漆色、铝屑等,胡双钱的手已经有些发青,只显粗糙。但就是这双每天重复着同一个动作的手,将手工制造出来的零件被安装在近千架飞机上,飞往世界各地,圆着他的蓝天梦。

“只要中国制造的大飞机翱翔在蓝天,我愿一生做个工匠。”胡双钱仰望着蓝天这样说。

工匠,是有工艺专长的人。工匠的特质是不断地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工艺,制造的产品通过双手的升华,塑造着“工匠精神”。胡双钱35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追求着完美和极致,35年无次品,是最好的注释。

追寻胡双钱的“工匠”轨迹,是他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还有专业和敬业。

1960年7月,胡双钱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在做工人的父母眼里,“技术”就是一门“手艺”,一门能够谋生的手艺。父母希望他能学会一门手艺,掌握一项可以安身立命的技术。在父母的教诲下,成为一名技术工人的梦想,早早地在胡双钱心里扎下了根。

与一些人相比,胡双钱是幸运的。1977年,中断了10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那一年,胡双钱刚好中学毕业,他如愿进入了5703厂技工学校,也就是上海飞机制造厂技校。

更幸运地是,在技校学习期间,胡双钱跟着老师参与了运10飞机零部件的加工生产,这是一次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好学的他十分珍惜这次机会,虚心向师傅请教,苦练技能,从不轻易放过每一个问题。从此,他也与飞机结下了深深的缘份。

由于飞机的零件加工都是一些精度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的精细活,他从中学到了许多技巧和方法。经过理论学习和技术钻研,胡双钱很快就能独立操作了。

35年里他加工过数十万的飞机零件,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图片来源:上海文明网

20岁那年,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技术大赛,年轻的胡双钱积极报名参赛,在赛场上一鸣惊人,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后来,凡是遇上技术比赛,胡双钱就踊跃报名参加,因为他想通过这一平台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提高。就如胡双钱所说,精湛的技术是靠长期的积累磨练出来的。

胡双钱读书时,技校老师是位修军机的老师傅,经验丰富、作风严谨。“学飞机制造技术是次位,学做人是首位。干活,要凭良心。”这句话对他影响颇深。

一次,胡双钱按流程给一架在修理的大型飞机拧螺丝、上保险、安装外部零部件。“我每天睡前都喜欢‘放电影’,想想今天做了什么,有没有做好。”那天回想工作,胡双钱对“上保险”这一环节感到怎么也不踏实。保险对螺丝起固定作用,确保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不会因震动过大导致螺丝松动。思前想后,胡双钱不踏实,凌晨3点,他又骑着自行车赶到单位,拆去层层外部零部件,保险醒目出现,一颗悬着的心落了下来。

从此,每做完一步,他都会定睛看几秒再进入下道工序,“再忙也不缺这几秒,质量最重要!”

2.为了飞机梦 他艰难时期拒绝高薪选择坚守 胡双钱从小就特别喜欢飞机,他经常跑到大场机场看飞机,直到飞机从头顶上呼啸而过。此时,他常常暗暗发誓:“一定要当一名航空技术工人,造出世界一流的飞机。”

从技校毕业后,胡双钱被分配到5703厂飞机维修车间,每天可以近距离地接触飞机,他别提有多兴奋了。刚到飞机维修小组,他每天的活多半是跑工具间,来回取送不同的工具。虽然这工作简单而枯燥,但胡双钱没有不乐意,而是认真地做好每件事。他认为,要掌握好技术,就得从学会准确分辨和了解工具开始。一段时间后,他对工具的用处了如指掌。

实习期满后,胡双钱来到了数控车间钳工组。在车间里,他从不挑活,什么活都干,通过完成各种各样的急件、难件,他的技术能力也在慢慢积累和提高。在此期间,他见证了中国人在民用航空领域的第一次尝试——运10首飞。这成为他一生中最骄傲的事情之一。

他常暗暗发誓,一定要当一名航空技术工人,造出世界一流的飞机。图片来源:上海文明网

然而,喜悦还没散去,运10由于多种原因最终下马。一时间,胡双钱很有些失落,没飞机产品干了,内心有说不出的难过,但却只能默默地放在心里。

运10下马后,原本聚集了一大批航空人才的上海飞机制造厂渐渐冷清下来。说起这段经历,胡双钱有些哽咽。当时,因为没活可干,不少技术人员离开了工厂,到外企、私企就职,这支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队伍渐渐散了。

当时,工厂门口停满了一些前来招聘技术员工的企业专车,胡双钱也收到了邀请,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甚至为他开出了3倍工资的高薪,但他拒绝了。在周围一些人的不解中,胡双钱留了下来,选择了坚守。

要生存,先把泪擦干。胡双钱相信,坚持是一种力量,是人生不断前行的动力。运10下马后,工厂只能承接一些民品。就是民品,也能练技术!那段时间,他做过电风扇、大客车座椅等民品零部件的加工制造。胡双钱自豪地说,用造飞机的技术生产出的电风扇、绞肉机等民品,质量特别好,深受老百姓欢迎。

1985年4月,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和上海飞机制造厂签署了生产25架MD82飞机的合同,又可以接触飞机了,胡双钱看到了希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谈及那段艰难的岁月,胡双钱感慨道,只有不断坚持,不断进取,不断拼搏,不断超越,才能让我们的人生道路更加宽阔,才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更加美丽、绚烂。

3.35年数十万个飞机零件 从没出现过一个次品

35年,经胡双钱之手加工的数十万个飞机零件,而从没出现过一个次品。

从2003年参与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后,胡双钱对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他深知ARJ21是民用飞机,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期待和梦想,又是“首创”,风险和要求都高了很多。胡双钱让自己的“质量弦”绷得更紧了。不管是多么简单的加工,他都会在干活前认真核校图纸,操作时小心谨慎,加工完多次检查,“慢一点、稳一点,精一点、准一点。”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对质量的执着追求,胡双钱在ARJ21新支线飞机零件制造中大胆进行工艺技术攻关创新。

型号生产中的突发情况时有发生,加班加点对胡双钱来说是“家常便饭”。“哪行哪业不加班?”他总说,“为了让中国人自己的新支线飞机早日安全飞行在蓝天,我义不容辞。”

一次临近下班,车间接到生产调度的紧急任务,要求连夜完成两个ARJ21新支线飞机特制件任务,次日凌晨就要在装配车间现场使用。

他下班没有回家,也没有让大家失望,次日凌晨3点钟,这批急件任务终于完成,并一次提交合格。

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飞公司在黄浦江畔成立,中国人的大飞机梦再次被点燃。胡双钱意识到:实现自己梦想的时候也到了。

在他眼里,自己一人好不算好,一个团队好才是真好。图片来源:上海文明网

胡双钱又忙了起来。为了让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民机早日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他常常一周有六天要到位于浦东新区的数控机加工车间里,打磨、钻孔、抛光……继续书写着无差错的记录。

在他加工的零部件中,最大的将近5米,最小的比曲别针还小。有一次,在加工某定位圈时,由于零件的直径小,零件定位直口的孔径更小,而孔径深度尺寸又较长,孔径的公差要求高,通常加工完孔径的内圆尺寸后,内径无法进行打表测量,也没有专用量具。胡双钱反复琢磨,找出了一种测量内壁尺寸的方法:用块规加上标准的圆柱销进行辅助测量,通过一次次打表测量,直到符合图纸的加工要求。最终,他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胡双钱不仅要按工作计划加工形状各异的零部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一次,厂里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时间,为了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在现场临时加工。

胡双钱再一次临危受命。

这个零件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不到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二分之一。这样的零件本来要靠先进的数控车来完成,但当时厂里没有匹配的设备,胡双钱艺高人胆大,硬是靠着自己的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铣钻床,用了一个多小时,打出36个孔。当这场“金属雕花”结束后,零件一次性通过检验。

胡双钱和青年员工在一起。图片来源:上海文明网

胡双钱还承担着青年员工的培养工作。在他眼里,自己一人好不算好,一个团队好才是真的好。在这个不断创新的时代,胡双钱有了更深层的思考:如何才能培育“工匠精神”?只有把团队中的所有成员有效地组织起来,把技术传授给年轻人,使大家团结在一起,才能发挥出团队的无穷力量,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匠精神”才能传承。

这么多年来,胡双钱带出的徒弟很多。他说:“企业文化需要传承,技术也同样需要传承。技术是自己的,更是企业的,企业造就了我们,为我们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我们展示技能创造了机会。我会毫无保留地把我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希望他们早日成为车间的顶梁柱。”

而这位有着一手精湛技艺的“大国工匠”,仅有的一张全家福还是2006年照的。一年多前,胡双钱一家从住了十几年的30平方米老房子搬了出来,贷款买了位于上海宝山区的70平方米的新家。作为一个一线工人,胡双钱一家最大的财富就是一摞摞的奖状证书。

回望走过的路,胡双钱感慨地说:“勤奋刻苦为我赢得尊严,技艺精湛让我收获荣誉,我为自己是一名航空工匠而感到自豪。”

(本网根据《胡双钱》、《胡双钱:“大国工匠”的蓝天梦》、《“大国工匠”胡双钱 35年无悔的坚守》、《创业亟需“工匠精神”》等稿件综合整理,感谢上海文明网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工匠精神”是一种努力将99%提高到99.99%的极致精神。哪怕再小的细节,也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胡双钱,一个简单而又不简单的“大国工匠”。35年,加工数十万个飞机零件,从没出现过一个次品,这令太多人震惊。要做好一件事,不难;要做好一天的工作,也不难。但是,要在35年间,不出差错,做好每一件事,却是难上加难。人生道理归纳起来很简单,但是,要真正领会并身体力行,却很艰难很可贵。“大国工匠”胡双钱为蓝天梦甚而为中国梦诠释了最敬业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各行各业学习的榜样。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