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国际国内 » 正文

开启新常态下“绿”转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07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389
本报评论员

刚刚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基础上,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和举措,为开启经济新常态下的“绿”转型、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勾画出了路径蓝图,具有重大意义。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增强,人口红利逐步消减,靠要素的粗放投入来拉动增长、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不久前,环境保护部公布2014年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京津冀就占去8席,不仅大气污染严重,而且人均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大自然正以特有的方式警醒我们,只有向“绿”转型,才是我国经济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向“绿”转型,不仅会令天蓝、水净、空气更清新,还会形成节能环保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减少污染颗粒物排放,一方面有助于改善环境、治理雾霾等污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扩大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和消费需求。据估算,若实现2018年在全国全面供应“国五”高标准汽柴油的任务目标,炼油企业将增加至少600多亿元的技改投资。向“绿”转型,也为资源枯竭型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实现“赶超”打开了机会之门。贵州习水县农村的一些村民几年前主要靠小煤窑挖煤生活,收入不高,还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安全问题。现在,该县关掉了几百家小煤窑,把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绿色养老等产业当作了新的“摇钱树”,村民富了,环境美了,实现“小康梦”的基础牢了。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向“绿”转型,绝不限于保护环境和生产出更多节能环保的产品,更在于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工业生产、城市布局等各个方面。城镇化变“绿”的潜力,就非常惊人。前些年,一些城市“摊大饼”式扩张,过分追求宽马路、大广场、大园区,使得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单位土地面积承载的人口与经济产出十分有限。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绿色道路,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城镇化模式,把绿色化与城镇化紧密结合起来,我们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就能上一个大台阶,经济增长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改革创新是开创绿色转型新局面的“秘诀”。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精神,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要在稳增长的同时,坚持用改革的手段,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全面推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重点工作,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重大制度为突破口,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各地区各部门都树立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意识,以新的作为主动深化改革、推动创新,绿色发展才有望真正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