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国际国内 » 正文

消费+创新:中国经济健康增长的“后劲”与“底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21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427

    新华网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于嘉 李云路 王秀琼)中国国家统计局本周二向社会公布第三季度经济数据,7.3%的GDP同比增速等数据信息一出炉,又掀起一波“中国经济颓势难扭,进入长期缓慢下降周期”的悲观论调。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其经济前景被认为是影响全球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全球经济面临新一轮放缓的背景下,驱动中国经济增长、提振全球经济的动力与后劲何在,成为海外舆论关注的焦点。

    正如各方所预料的,当前中国经济确实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日渐式微,比如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就是影响第三季度经济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普遍认为,在此情势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取决于经济转型的进程,伴随服务业发展的消费激增,社会资本激活的创新驱动等,都将随着改革红利的释放,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后劲”与“底气”。

    “比增速更看重的是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已经成为中国决策者的共识。

    其实,从原有经济发展模式向经济新常态的过渡,本质上就是增长动力的转换,是原有竞争优势削弱、新竞争优势逐渐形成的过程。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过去很多年中国经济增长较多依赖投资拉动,投资的贡献率较大,短期内有效,但过度依赖投资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边际效益递减,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可喜的是,与消费关联较大的服务业,在财税体制营改增、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等政策利好的推动下初现发展成效,这正是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庄健说。

    今年3月,中国全面推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半年多来新设立的市场主体实现“井喷式”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登记注册服务业企业增幅达70%以上,这一现象较为罕见。

    近两年,中国取消和下放7批、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减轻企业负担,使市场活力初现冲出“闸门”喷涌的态势。

    当前中国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交通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

    而伴随服务业快速发展带动消费增加,以创新驱动推进产业升级,也被不少专家视为中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又一动力。

    “中国正处于原有经济发展方式转向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过渡期,在稳定经济增长,防止硬着陆的同时,要推动转型升级,从粗放式发展转变为集约式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曾饱尝低成本劳动力、初级产品加工带来的发展“奶酪”,但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产品融入国际社会参与激烈竞争,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不旺,使中国企业库存上升,产能过剩的现象愈演愈烈。

    显然,传统的要素驱动型、粗放型发展模式让中国不少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已成为它们发展的必然选择。

    不久前,美国咨询公司Interbrand发布“2014年全球企业品牌价值排行榜”,华为成了新晋榜单品牌和首次上榜的中国品牌。有分析认为,华为的出色表现,来自以创新为核心的技术实力和商业模式。

    像华为一样,中国的船舶、服装、绿色建筑等部分企业也开始创新发展思路,开发创意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需求。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更多运用改革创新办法,精准发力、定向施策,密集出台各类专项政策,为企业创新、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2014年,中央财政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达115亿元,更多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创业投资、融资担保、公共服务等中介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同时通过实施定向降准和小微企业再贷款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信贷资金来源。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虽在增加消费和创新驱动方面做出一系列努力,但仍需弥补短板,为经济持续增长发挥作用。

    “户籍制度、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不足与问题,阻碍城镇化发展,没有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增加消费将受到非常大的钳制。”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表示,与城镇化相关的一系列改革仍要持续深入推行。

    对于发挥创新驱动潜力,专家认为,这一任务长期而艰巨,需促进意识、体制、机制的共同改变。

    譬如,中国不少企业仍处于产业和产品价值链的底端,在科技创新和研究开发方面意识不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这些都成为影响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大力革除。

    专家建议,应通过改革使创新主体从政府、科研机构转变为企业,使企业站在创新前沿,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

    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共四中全会正在此间召开。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四中全会释放出的法制市场经济的信号,将给予市场经济增长的信心,民间资本和创新的活力将一进步被激发出来,这些都将成为保持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助力。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