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萍乡新闻 » 正文

这样的“算计”每天发生——来自一院“感动服务”先进集体胃肠外科的报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6-11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517

  网络报道:中午,又来了一个急诊,而且马上要做手术,市一院胃肠外科的医护人员立刻忙开了。按科里规定手术患者必须进病房,但病房早满。忙碌的人群里挤出一个娇小的身影,躲到一边打起了电话,她就是一院胃肠外科的护士长袁霞。随着一遍遍地千恩万谢,她的脸上绽开了笑容,搞定了。2号病房有个做完检查的患者,要到第二天早上返院,他同意借让空出的位,这就意味着他们又赢得了宝贵的20个小时。这样的算计几乎每天发生,要求你的大脑像计算机那样精准。袁霞却忘了她们至少要多更换2次卧具……

  把服务延伸到份外

  那天他来得稍晚,瘦长身材,清癯的脸,配上麻灰色的头发,所有的职业素养一览无遗。胸牌上写着:陈筱民,主任医生。原来他就是胃肠外科的掌门人。他一落座不等提问就开说,我们这个科主治胃肠、血管、疝气;特征是常见、多发;就诊的多是危重、急诊、手术多??话语简练,语速极快,旁人几乎无法插嘴。一看阵式就明白,又是一个大忙人,如果采访也算工作,在他心里也只能是“额外”。

  总算回到前面那个插曲。“你们科室病房很紧?”陈筱民终于放慢了语速:“核定床位25,经常入院的40人左右。”在他的描述中,胃肠外科与泌尿外科合挤一层楼,与市里同等医院相比,条件也算差的。于是就有了那句掷地有声的话——硬件不行我们就拼软件

  床位不是紧缺吗?那就把所有床位的使用情况印入每个人的大脑,包括腾挪的空间与时间,都要精确到以小时计量。走廊上的床,用的全是有护栏的,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床头放一只板凳,方便患者放点东西。更重要的当然是沟通,是言传身教,多住几天的患者都明白,这里的床位分配有两个原则,除了先来后到,还有轻重缓急。

  拼服务就是要见真功,见真情。今年三月,婺源来了个急诊,消化道大出血,来得匆忙,没带足钱。尽管是通过绿色通道入院,但输血是要现金的。陈筱民当即掏出1000元替患者垫交了。患者及家属的感激溢于言表,建立的却是医患之间的互信,这年头最稀缺的就是互信啊。陈筱民手伸得很长,把服务延伸到了份外。

  一个绝望患者的救赎

  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秩序,经常会被打破。前几天,昌江区丽阳镇来了一位30来岁的患者。家人扔下500元跑了。

  这是一个绝望的患者,直肠癌晚期,还患有肺结核。在市里其他医院治过,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他一入院就高喊:“我是肺结核!”安静的病房顿时大乱,患者纷纷避让,肺结核是要传染的啊!好不容易安顿下来,秩序还没完全恢复,他的第二板斧又当头劈来,这回他要跳楼自杀。

  陈筱民安排了三个护士,24小时全程守护。一连几天患者的治疗、吃喝、大小便都由护士们打理。空余的时间几个护士就轮番与患者交谈、交流,做患者的思想工作,尽快让他平静下来。

  鉴于病情严重,必须要家人到场。他们又联系了街道、派出所,连同医院保卫处与主治医生驱车前往丽阳,去见患者的父亲。地处偏僻,路途遥远,上午出发,直到傍晚6 点多才返回。所幸知道他家困难,通过医院免去了费用,好说歹说总算把患者的父亲请来。

  按陈筱民的理解,也许是心理辅导起了作用,一个被家人放弃,大小便不能自理的危重患者,居然病情缓解,还独自跑到医院外走了一圈。

  一个“逼上梁山”的汉子拼软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尤其是胃肠外科。每月光是肛肠手术就有50-60例,这些手术或临时或长期,都要在肚皮上再设置人造肛门。粪便外排,臭分子自然弥散开来。患者身处其境,一定感觉不好。

  卫生的代价就是辛苦,就是不厌其烦的劳作,有时出现情况还要拼得出去。7号床患者,肠梗入院,已做过手术,可谓万事俱备,只等大便。一个十几天没大便的人,肚子里究竟有多少货色。护士长平静地告诉我们,整整端出来两脸盆。那天,粪便从人造肛门口喷薄而出,连经验加老练如护士长这样的人,都喷了一身。家属们尖叫一声纷纷后撤,一个围观者不知是不懂装懂,还是安慰家属,说:“她们都不怕臭。”袁霞眼里噙着泪,在心里说:“我们就不是人吗?”转身去换了件白大褂,又回来清洗患者。

  她们还有个责任,就是教会家属更换人造肛门的造瘘袋。起初家属们怕脏,往往用力一撕,然后将造瘘袋一卷,便匆匆扔掉。你得反复教他们,要慢要轻以防损坏周边的皮肤。再说造瘘袋最便宜的30元,好的要80多元,操作得法可以反复使用。从如何更换到如何清洗都要反复示范,帮患者省钱,也是建立互信的基础。这种病情,目前在院的还有5-6例。

  17床是一位70多岁的老者。因肿瘤造成结肠坏死,入院时病情危重,老人的儿子女儿从插不上手,到应对自如,全靠护士们手把手教导。患者及家属非常感动,听他们说话就像一家人一样。

  陈筱民时不时盯一眼记者摊在桌上的采访本“差不多了吧。”语气是在商量,心估计早就回到了病房。面对记者他确实不擅长。

  如今走进他们的病区,还真是窗明几净,淡淡的药水味,丝毫闻不到异味。一院推出的感动服务,到了陈筱民眼里,仿佛是为他们科室专设。因为他们硬条件的确不好,只好去拼软实力了。那口气简直就是个“逼上梁山”的汉子。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