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鹰潭新闻 » 正文

鹰潭报道:网络犯罪办案数年均增长近40%,检察机关如何精准打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1-26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8556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题:网络犯罪办案数年均增长近40%,检察机关如何精准打击?

  新华社记者刘硕、陈菲

  当前,互联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远。然而,网络犯罪也日益演变、迭代升级,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网络金融犯罪等犯罪行为屡见不鲜。

  近年来,检察机关办理网络犯罪案件以年均近40%的速度攀升,2020年达到了54%;网络犯罪模块化、产业化明显,不少违法产业、工种都“吸附”在“黑灰产”链条上,产生了大量所谓的“就业岗位”……

  最高人民检察院25日通报了近年来网络犯罪案件办理情况,尽管一直以来强有力的打击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网络犯罪高发态势依然不容乐观。在所有网络犯罪中,网络诈骗、网络赌博(包括开设赌场罪和赌博罪)高位运行,成为当前主要网络犯罪类型之一。

  在最高检通报的典型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网络犯罪的套路:以网络婚恋交友为诱饵实施虚假投资诈骗,俗称“杀猪盘”;利用网络女主播与被害人确立虚假恋爱关系,以“完成平台业绩任务才能领取提成”等理由诱骗被害人转账;以畸高价格向老年人推销廉价保健品,并设置虚假抽奖诱骗老年人“上钩”实施进一步诈骗;组织他人大量办理实名电话卡,并以低价“收购”作为实施诈骗的工具;将木马程序植入手机主板内以窃取用户数据信息并实施侵害;表面上开设网络购物平台,实际上“围猎”客户进行网络赌博……

  这些“套路”之外,网络犯罪的“花样”还在增多。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厅长郑新俭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当前网络诈骗手法多达6大类300多种,而且还在不断“推陈出新”;网络犯罪主体开始向低龄、低学历、低收入“三低”人群发展,一些在校学生、社会务工人员都深陷其中。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犯罪危害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相互交织传导,社会危害“量”的积累往往短时间内导致“质”的突变。如果不及时严厉精准打击,网络犯罪的“魔爪”可能向更多领域和人群延伸。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检察机关对网络犯罪的惩治力度持续加大。2019年以来,检察机关共起诉网络犯罪案件5万余件14万余人;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严重危害网络安全犯罪持续多发高发的情况,积极参与“断卡”“打击治理跨境赌博”等专项行动。

  针对假借“创新”名义在网络上实施的金融犯罪,检察机关在办案中穿透网络技术的表象,实施精准打击,2019年以来会同公安部督办重点案件36件;针对网络诽谤等严重扰乱网络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建议公安机关对“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案”立案侦查,推动刑事自诉案件转为公诉;2020年11月,最高检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六号检察建议”,围绕网络黑灰产业链条整治、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问题提出治理建议……

  精准打击的同时,“法网”也越织越密。近年来,最高检单独或者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联合制定了20余个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内容覆盖网络诈骗、跨境网络赌博、网络黑恶势力等多种网络犯罪,明确定罪量刑标准。新近印发的《人民检察院办理网络犯罪案件规定》,更是注重办案与技术融合,有助于全面提升检察机关办理网络犯罪案件的专业化水平。

  网络空间不容犯罪藏身。当前我国网络犯罪形势依然严峻,网络犯罪治理任务依然繁重。惩处为要、预防为先、治理为本,只有社会各界形成共识,共同应对,参与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协同推进网络共治,才能对网络犯罪形成有力震慑,为网络强国建设保驾护航。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