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国际国内 » 正文

心理咨询师:合理消化网络欺凌造成的情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1-17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583

在论坛上发表了个人观点,是否因意见不合被网友辱骂?在微博上晒出私房照后,是否遭到了人身攻击?面对来自陌生人的敌意,是否感到过无助和气愤?如果你的答案都是“YES”,那么你正在遭受 “网络欺凌”(Cyber-bully)的困扰。近日,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AngliaRuskin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发现,有将近五分之一的人曾遭受到网络欺凌。心理咨询师支招称,应合理消化网络欺凌所造成的负面情绪,不要以暴制暴。

[调查]

英国1/5青少年遭受网络欺凌

记者在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官方网站的新闻频道找到了这则研究报告的简要说明。其中研究人员在调查了近500名11-19岁的青少年后,发现有18.4%的人表示自己曾遭人用手机或在网络上辱骂、言语攻击或其他欺凌行为,其中女孩被欺凌的机会比男孩高了将近整整一倍。52%的人说网络欺凌会给他们造成精神和情绪上的伤害,甚至有29%受到网络欺凌的人因此不敢上学,而39%的人放学后只敢独自回家。新加坡理工学院日前也做过类似的研究,高达68.4%的青年或者身边有人曾遭受网络欺凌。

何为“网络欺凌”?国外抵制网络欺凌的公益网站cyberbullying.org给出了解释:通过信息通信技术针对个人或团体进行故意的、敌对性、重复性的行为。为此,新加坡理工学院的研究报告还特别列举了8项容易被人遗漏的网络欺凌事件,分别是:收到太多多余的邮件;未经授权被他人上传照片或录像;在网上被人嘲笑;在网上遭人鄙视或不予理睬;遭人散播谣言;密码被盗用;被人威胁和有人冒充自己身份。

早在2009年8月21日,英国一名18岁的少女凯莉·赫顿因为在其社交网站上张贴死亡恐吓,成为英国因进行网络欺凌而被判监禁的第一人。

[现状]

微博已成网络欺凌重灾区

“我在微博上只是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想到竟然遭到喷子(注:没事就喜欢在网上开骂的人)们的围攻。”喜欢关注娱乐动态的舒小姐回忆起那次不愉快的微博经历,语气中依然透露出些许愤然。

去年9月11日,舒小姐在和朋友聊起当时某选秀节目的冠军,认为他“定位不明确”,而且对其接受媒体采访的态度有所不满。出于平日习惯,她拿出手机就把这些观点“织”了条微博,“之后也没在意”。由于她的微博内所关注的都是现实中的好友,所以等晚上回家后发现微博内猛增了200多条转发时还是很吃惊。“有不少评论,我就一条一条地看。开始都只是朋友转发,都还是支持我的。可是没想到后来形势一发不可收拾,很多该冠军的粉丝看到了就和我激烈争论,还有一些素质较差的粉丝对我恶语相向,甚至对我人身攻击。”昨天,记者在该条微博的留言里还能发现不少“烂人”、“白痴”等粗口。舒小姐称当时越看越生气,就开始针对辱骂她的粉丝进行反击,“我也不愿意跟他们说脏话,毕竟也有很多理性的人会看到。”

最后,舒小姐重新发了一条微博,并附上了相关报道的链接,这件事情才慢慢平息下去。“我一连几天都很不爽的,都影响了平时的工作,想起这件事就会心情浮躁。”舒小姐告诉记者,她吸取了这次风波的教训,发微博时尽量不用激烈的言辞。“我一直被网友狂喷为‘没良心的五毛’,然后各种问候亲人的话纷至沓来。”网友聪聪很热衷于微博上的辟谣,可是每次辟谣总会带来一大群“喷子”的人身攻击,“常被骂都习惯了”。他称自己一般无视这些网络上的不良语言,“一般都是理屈词穷的时候才会有网络暴力,说到底还是需要不断的教育,这就涉及到整个教育体系的问题和互联网环境的问题了。现在小孩子接触互联网很多,游戏里经常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色情暴力语言,对青少年影响太大了。”

[支招]

可以拉黑名单,但不要以暴制暴

“网络之间的相互攻击还是蛮严重的问题,就我的观察,更多的是网友之间情绪化的宣泄,而非客观的就事论事。”12355热线的心理顾问胡颢告诉记者,“相互攻击在社会上不被接受,而在网络上则不容易被追究,网络的匿名性很容易造成对个人的不尊重。而且在群体效应下,个人观点被淹没,网友情绪很容易被煽动。”

心理咨询师韩伟认为,青少年由于心理不成熟很容易成为网络欺凌的推手:“青少年更容易有网络欺凌的倾向,也更容易受到网络欺凌的伤害。很多青少年都是追星族,明星之间的恩怨容易导致粉丝团的相互攻击。有些网站甚至鼓励网友之间的矛盾,以提升其点击量和影响力。”

针对网络欺凌造成的不良负面情绪,胡颢认为取消关注、拉黑名单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要减少网络上的相互攻击还得提高道德层面的认识,不盲目跟帖。”韩伟主张,如果网络欺凌对你的情绪和生活已经造成了影响,要通过正当渠道去发泄,青少年也可以寻求学校和家长的帮助,而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样会招致更多的攻击。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