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新余新闻 » 正文

新余报道:【做行动派 促大变样】分宜县芦塘村:创新工作法 带领村民奔小康(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0-26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7089

  

芦塘村委会 高军 摄

  大江网/新余头条客户端讯 柳 萍、朱 辉报道:今年年初,新余市委发出“做行动派、促大变样”总动员令,分宜县分宜镇芦塘村紧紧围绕“六大变样”,从本村资源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带领村民奔小康。

  分宜镇芦塘村位于县城西部,距县城9公里,是芦塘泉饮用水源保护区和银龙水务集团袁河第1泵站取水所在地,也是水库移民村。

  芦塘村共有9个村小组、730户、269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72人。芦塘村集体经济主要以山地、水面、固定资产经营租赁为主,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1463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突破达到10万元以上。当地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水稻、蔬菜、油菜业及外出务工为主,产业发展以丹桂苗木、新余蜜以及水产养殖为主。根据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条件,为发展经济,做好产业,促进增收,实现“六大变样”目标,芦塘村“两委”立足实际,想方设法,党员干部带头撸起袖子加油干。


芦塘村的蜜桔大丰收,村民正在把蜜桔装框 高军 摄

  促进新余蜜桔产业发展 为当地经济增收

  “一村一品”主要产业是新余蜜桔,其种植规模达1500亩,年产值400万元,带动劳力1.5万人次,辐射周边5个村的村民。每当新余蜜桔丰收时节,芦塘村坑上组的山里以及村民的屋后,黄灿灿的新余蜜桔挂满了枝头,丰收的果实和黄绿相间的蜜桔树成为村里一道美丽的风景。收获的时候,果农们就在果园里忙碌着采摘蜜桔,一筐一筐打包好的新余蜜桔正准备装车发往外地销售。

  在果园里务工的村民人均工资80~100元/天,不仅直接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还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贫困户袁梅英深有体会地说,“自从有了新余蜜桔产业基地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果园里就业务工,平均每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党的政策好,村干部做得好,让我们贫困户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颐养之家老人在改造后的书屋看书 高军 摄

  以老人需求为导向 打造颐养之家升级版

  年初,芦塘村的颐养之家设在古岭组,面积小、条件差,只能吃不能住,为老人生活带来不便。这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被村“两委”班子成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落实分宜县委县政府打造颐养之家升级版的要求,让全村入“家”老人有一个安心舒适的生活环境,芦塘村“两委”班子先后破解“如何选址、钱从哪来、老人安置”等难题。

  通盘谋划巧用资源。2018年芦塘村开始启动拆“三房”建“三园”工作,村里有一所破旧校园按政策要拆除,芦塘村支书卢军平想到老学校有2000多个平方米,面积大设施完备,只要加以改造就可以重新利用。卢军平把自己的想法多次向上级汇报,最终争取了把老学校保留下来,为开办颐养之家扫清了最大的障碍。但是老学校的使用权早年间就被坑上组的几个村民买下了准备盖住房,卢军平又去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最后以低价7000元买回来,很快解决了颐养之家的选址问题。

  多方筹措改造经费。为解决老学校改造升级为颐养之家的经费问题,芦塘村采取“向上争一点,村里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先后通过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和发动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等方式共筹措资金68万余元。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高标准严要求,将把芦塘村颐养之家打造成为全镇颐养之家的标兵。芦塘村“两委”班子又想方设法向上级争取资金50万元,帮扶单位省煤监局捐赠1万元,镇村干部、村小组党员、社会爱心人士以及芦塘村在外的乡贤企业共捐赠6万多元。这一笔笔善款的捐献既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入“家”老人的关爱和温暖,也体现了广大群众对村“两委”班子的信任和支持。这些善款的到位,有效解决了资金问题。

  大力宣传全面发动。颐养之家改建升级好了,如何提升颐养之家的人气,把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卢军平又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耐心细致地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在稳定原有入“家”老人数量的基础上,又对原先想入住而未入住老人进行宣传,向村民说明新的颐养之家吃住一体的好处,让政府放心,老人开心,子女安心。入“家”老人由原来的12个人增加到23人。颐养之家搬入新址后,吃、住、娱乐等都有基本保障,老人们走进新“家”一看,厨房、餐厅、卧室、卫生间、活动室等面貌一新高兴极了。老人们对升级改造的“新家”非常满意。大家都说:“这是享国家政策的福,住在“新家”比住在自己家里舒坦多了,村干部又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干净、整洁的芦塘村党群服务中心 高军 摄

  运用好一线工作法 实行精准扶贫

  为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芦塘村派出的扶贫专干以农为家,与村民打成一片。撸起袖子、卷起裤脚,迈开步子,当好“农民”,融入到贫困户中。对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全覆盖入户走访。通过面对面交谈深入了解贫困户生活现状、家庭人居环境、收入及就业情况。之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通过精准扶贫帮扶到户的实施,促使贫困群众收入得到提高,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同时又鼓舞贫困户的斗志,增强了脱贫的信心,促使贫困户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走上致富路,从而实现芦塘村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变样”。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关键,芦塘村党支部牢牢抓住这个关键点和重要性,凝聚力量,统一思想,团结奋进。芦塘村党总支部下设三个支部,党员66人,平均年龄43岁。班子战斗力强,干群关系融洽,工作业绩突出,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庄”、“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全省省级生态村”、“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全市文明村镇”、“全县民主法治示范村”、“全镇颐养之家提升改造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