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景德镇新闻 » 正文

景德镇报道:风景这边独好!景德镇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12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15195
焕然一新田园美 ——景德镇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笔  景德镇在线讯(邹宝盆 邹勇宾)东风暖,万象新。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江西以来,景德镇市农业战线遵循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农村建设、产业振兴、农业农村改革等为抓手,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全市乡村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精神风貌、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见山见水见乡愁  美丽的新农村是什么样子的?去一趟臧湾乡寒溪村史子园村小组,你就会有更多的感性印象。  这个季节的史子园,绿水青山,山花烂漫,茶园围绕,清晨时分,阳光洒下,村庄如画一般,在薄雾中缓缓展开。  史子园村民小组是1966年7月于浙江省淳安县威萍镇迁移来的纯移民村小组。五十载巨变,史子园从一片荒原变成安居乐业的村庄,如今,新农村建设让变化再一次上演。  谈起史子园的变化,臧湾乡党委委员、常务副乡长吴秀芬告诉记者,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一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盯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大美乡村目标,突出“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重点,坚持规划引领,项目依托,突出重点,协调推进。  新农村不仅要新在“面子”,更要新在“里子”,吴秀芬说,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不仅在村庄规划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做文章,更注重“内外兼修”提升精神文明水平,积极探索和挖掘移民精神底蕴,推动村庄精神文明建设。我们以“弘扬精神、凝聚力量、永远跟党走”为主线建设了党员活动室;收集极具年代感的照片和实物,配合文化墙,对跨越300公里的移民全过程进行了直观展示,完整将移民精神和农垦文化生动地展现出来,留住了村民们难忘的记忆和永远的乡愁。  与史子园村一样,后港镇大田村、梅花园村、礼林镇罗山村、吕蒙乡蛇垄里村……2019年以来,我市一大批美丽宜居新农村建设精品示范点,无论是“面子”还是“里子”都焕然一新。  谈到全市的新农村建设,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三荣告诉记者,2019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重要讲话精神及《全省2019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的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富裕美丽幸福江西”景德镇样本的要求,坚持以点带面、连线成片,以规划布局为先导,以村庄整治建设为切入点,继续围绕“一带三线五边”(昌江百里风光带;国、省道沿线,高速沿线,铁路沿线;城区边,园区边,景区边,矿区边,省、市界线边)的总体规划布局,按照“连点成线、拓线成面、突出特色、整片打造”的思路,共部署建设1020个新农村点,取得显著成效。  特色兴农产业旺  在乐平樟木里村,有一片刚翻整过的土地,从远处看,泛红的泥土在一片绿色之中很是显眼;除此之外,也并无太多特别之处,但走近一看,一排排嫩绿的小芽正破土而出,带着希望和力量。  这里,是樟木里村产业扶贫的一项新举措——借助村里现有的中药种植、加工优势,种植薄荷和红花两种中药材,充实产业扶贫的力量。这些天,驻村第一书记、景德镇黑猫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罗俊时常来到这片地里,查看芽苗,并向专门的技术人员了解后续的种植情况。  几年来,樟木里村的变化很大,但最值得一提的,还是产业扶贫。谈起这点,罗俊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告诉记者,截至2019年底,村集体已经获得光伏产业收益达22万多元,贫困户及困难群体共受益5.4万元产业分红,并积极向集团争取了12万元的产业帮扶专项资金,为白茶基地扩大生产、抚育、管理等提供资金保障。  樟木里村的产业发展,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劲吹乡村产业振兴之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黎廷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全市每年整合涉农资金1900万元,深入实施蔬菜振兴、茶叶复兴、三产融合攻坚、高标准农田建设、品牌提升五大乡村产业振兴工程,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为推动我市乡村振兴筑牢了基础、提升了品质、拓宽了路径。  产业兴旺,扶贫才有力量,值得一提的是,产业的发展加快了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步伐,目前,围绕我市“四个一”产业扶贫工程的部署,全市已建成扶贫茶园16299亩、果园4935亩、油茶等其它扶贫产业10573亩,328个行政村茶果产业落地见效,加入专业合作社的贫困户达5529户,流转贫困户田地山地19083亩。2019年,我市贫困户中获得产业发展扶持有10971户,户均产业增收2437.13元。  据悉,今年的春茶生产中,浮梁县福安茶叶公司采摘茶叶的贫困户日均收入有150元左右,预计今年春茶生产期间能增收4000元。该公司在2019年累计支付给贫困户的工资近50万元,带动周边150余名贫困户增收。浮梁县江村乡中洲村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该村因地制宜,聚焦茶产业扶贫早施力抢先机,打造扶贫产业基地60亩,栽种优质茶苗18万株。如今,产业园基地一期栽下的茶苗结成“硕果”,已能够进行采摘,贫困户通过采茶、务工和产业分红户均能够获得2000元左右收入。  科学治理气象新  青草依依、绿树成荫、白墙黑瓦、小桥人家。三年前,面对一片老旧民宅,哪怕最乐观的人,也不敢想象马鞍岭村如今的模样。  马鞍岭村原是三宝村下辖的自然村,占地0.5平方公里,村里只有几十处老旧房屋。近年来,珠山区对村庄进行了一系列的乡村升级改造,并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开展了“三个三”模式的改革试点,大力推动当地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集陶瓷文创旅游产业为一体的新型业态。  环境的变化还只是表面,更深层次的变化则更为喜人,该村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旅游人次达到10万人次,村民和集体房产增值上翻10倍以上,绘出了一幅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集体资产活起来的画卷。  何谓“三个三”,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朱景潮向记者介绍到,“三个三”即三权分享、三股分红、三手合力的模式。三权分享重点是落实集体所有权,保护农户承包权,激活土地经营权;三股分红重点是要引入资金股,盘活资源股,奖励人才股,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手合力要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力量,运用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动员群众勤劳之手,进而推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实现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集体经济活跃起来。  “只有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才能激活内生发展动力”,朱景潮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农业农村改革,除“三个三”模式外,还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前者把农村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人、确权到户,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后者则注重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拓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支持村级集体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等经济实体,创办农业生产类、综合服务类合作社等服务实体,确保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基本消除“空壳村”,并培育一批经济强村。(景德镇日报)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