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瓷都时评 » 正文

学术也要“打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17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586

  一个月前,国内学术打假“第一拳”终于落下——原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李连生等2005年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被正式撤销,原因是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的推荐材料中,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不过,学术界普遍认为,这一打假重拳来得实在太难、太晚。这一学术界自发的打假“重拳”,由6位教授联名举报,辗转三年,才得以落定。

  其实,在正常的学术环境中,是只有事实论而无动机论的,也就是说,一个人质疑学术造假与其动机无关,重要的是是不是存在造假的事实。如果造假属实,有关学术机构应当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哪怕举报者、质疑者确实有利益的考虑:而如果造假子虚乌有,质疑者在质疑过程存在诽谤当事人的行为,当事人可起诉质疑者侵权哪怕他有着纯洁学术环境的良好的愿望。

  究其原因是,法律条文中只有正面提倡,没有违规后的惩治措施。学术不端行为已经成为中国学术界的腐蚀剂,若依然是“树立良好学风”政策高举,惩治学术造假的配套法律迟迟未见,不务实求真的学术歪风只会愈演愈烈。

  科学是最公道的东西。1加1不会因为你是国王就等于3,地球也不会因布鲁诺的火刑就停止绕太阳转动。然而科学家之间的不少纷争,现在却要向外行的公众“讨公道”,甚至像肖传国那样动用“私刑”,如此情形令人警醒。科技工作者群体“失范”现象,却不是孤立的。对位子、票子、房子、弟子等学术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以及对学术研究不合时宜的管理方式,构建成一个扭曲的磁场,让身处其中的人不同程度地受到“磁化”:有的是不得已而就范,有的是勉力适应“跟上潮流”,有的则是看到了钻空子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剽窃、抄袭、学历造假、夸大成果、骗取经费、评审走过场、学术界小圈子……种种学术不端行为滋生蔓延,终至“学术打假”成为一种准职业行为。

  我国学术打假的困境对于质疑者对学术不端的质疑、曝光,一般来说,总有两种论调,被强加到打假者、质疑者的身上。一是阴谋论,打假者、质疑者有不可告人的抹黑某些人、某些机构的目的:二是炒作论,打假者、质疑者是借打名人之假而炒作自己。有意思的是,这两种本不值一驳的论调,却越来越有市场,近年来,几乎每起造假事件被曝光,这都是当事者(及其跟随者)祭出的回应说辞。而这种回应屡试不爽,又归功于没人在乎事实论,以致在这种大环境之下,打假者越来越势单力薄。

  为此,有专家建议,我国必须出台可有力执法的学术打假法律条文,特别是明确规定若有学术不轨行为,该如何严惩,才能还学术界科学清明之风。同时,设立专门的学术监督委员会,确保其是常设的、有约束力和调查权威的,严格调查学术不端行为,一经查实必严惩不贷。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