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国际国内 » 正文

【领航新征程】坚持创新引领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13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15676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者:曾华锋(国防科技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总书记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科技创新的思想理论,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指引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纲领和行动指南。

【领航新征程】坚持创新引领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处于转场过程中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 新华社发

【领航新征程】坚持创新引领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现场 新华社发

【领航新征程】坚持创新引领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观众在2017中国(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上参观珠海一家科技公司研发的海上搜救无人艇模型 新华社发

【领航新征程】坚持创新引领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智能机器人在“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展示区进行舞蹈表演 新华社发

【领航新征程】坚持创新引领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北京南站拍摄的G13次“复兴号”列车 新华社发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民族强。综观历史发展,世界上的现代化国家无一不是创新强国、科技强国。近代以来,一些欧美国家抓住了蒸汽机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等重大战略机遇期,一跃成为区域大国和世界强国。当今世界正进入一个新的大规模结构调整期和新旧增长动能转换期,上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的动能逐步消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新动能蓄势待发,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全球竞争的大势所趋。只有真正用好科学技术这个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和有力杠杆,才能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路径。只有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才能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有坚持科技兴军,才能破解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成为未来战争新规则的制定者、新范式的引领者、新领域的主导者,制胜未来而不是尾随未来,打败敌人而不是被敌人打败。

  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在一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但是,我国现有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在后发国家追赶发达国家过程中建立的,是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完善的,难以满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因此必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超前谋划和系统布局世界领先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构建引领世界创新发展的国家创新体系,特别是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国家科研体系。必须聚焦空天海洋、能源资源、信息安全、交通运输等国家战略重点领域,有效支撑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制造强国建设,有效保障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大致形成以官、产、学及研究机构四角相倚的国家创新体系,未来需要在创新主体构成、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资源汇聚、创新环境营造、外界互动等方面持续用力,形成从思想到战略再到行动的完整体系。

  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重大原始科技创新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促进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因此,我们必须准确预判科技创新方向,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加快赶超甚至引领步伐,牢牢掌握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和主动权。要着力增强原始创新,注重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作用,健全基础研究的支撑体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扎根中国创新发展的战略需求,瞄准原创理论和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实现从跟踪到引领的转变。要找准创新的突破口,统筹推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工作,努力在形成科技实力的同时,使我们的产业竞争力、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都有更大的提高。加快部署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突出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的国家实验室,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体制改革啃了不少硬骨头,科技体制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但是我国创新体系仍存在诸多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机制仍不健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挥不够,科研经费投入使用效益还不高,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度还远远不够,科技成果转化渠道还不畅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统筹推进科技、经济和政府治理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要坚持把提升创新治理能力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创新主体、创新能力和创新机制等方面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必须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进改革,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要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人是创新的主体,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实现科技创新,建成创新型国家,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经过几代人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人才队伍大而不强,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稀缺,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不足,特别是在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学科等领域领军人才严重不足的现象突出,人才结构性不足的突出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瓶颈”。要解决人才结构性不足的矛盾,必须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打通人才选拔、流动、使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要增强创新意识,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抢占国内国际创新制高点。要弘扬创新文化,尊重创新、崇尚创新,完善有利于释放创新潜力、激发创新活力的制度机制,发掘、培养、集聚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要把人民群众的创新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调动起来,使创新成为全社会的一种价值导向、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激励大家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13日 05版)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