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国际国内 » 正文

学习必读!新华社六论习近平“7·26”重要讲话精神(附视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10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1403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7月26日至27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自7月27日起播发六篇评论员文章,对习近平“7·26”重要讲话进行解读。


 


 


 

1


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才能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不断创造新辉煌、开辟新境界。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实践经验,深刻阐述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南,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增强“四个意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是全党的重要政治任务。


 

一切伟大的事业都在承前启后中推进。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制定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对党和人民事业产生重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的7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逐步绘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蓝图,有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事非经过不知难,攻坚克难谱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


 

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取得新的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又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既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又要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物”。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要辨明历史方位、顺应发展大势,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按照时代新要求、人民新期待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就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就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


从历史性变革中把握大势


事实是最生动的教材,实践是最有力的证明。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刻阐述了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聚起强大信心与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深刻把握党和国家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更加奋发有为地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我国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同时也面临更多严峻挑战。如何应对国际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今日中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种矛盾叠加,风险隐患集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比较突出。如何更好把握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


 

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我们党如何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不断回答好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所在,也是事业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苦干实干,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党和国家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极大地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充分证明我们党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伟大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蓬勃兴旺的伟大事业。


 

成就来之不易,启示弥足珍贵。走过砥砺奋进的5年,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只有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有效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改革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活力之本,只有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才能开拓发展新路径、开创事业新局面;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成事之基,只有发扬钉钉子精神,激发担当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狠抓落实、务求实效,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推动各项事业行稳致远。


 


 

历史的脚步总在攻坚克难中曲折前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才能实现伟大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时代重任,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奋力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扬帆奋进。
 


 

3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突出问题导向,深刻阐释如何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回答了我国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的重大问题,为我们辨明历史方位、把握发展机遇、开创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经过党带领人民近百年的持续奋斗,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梦想实现,我们就越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辩证看待机遇和挑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使各项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就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这“三个意味着”,深刻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为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提供有力思想和理论支撑。面向未来,着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着眼新阶段、按照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我们就能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就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我国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刚刚突破8000美元,地区发展还很不平衡,目前仍有4300多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发展短板不少。形势催人奋进,发展任重道远。


 

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基本国情作为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就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面对人民的新期盼,更加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迈向“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中国的发展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把准时代脉搏,顺应人民心声,以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4


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中,深刻阐明理论建设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鲜明提出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理论创新的重大课题,彰显了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为在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注入了强大思想力量。


 

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历来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回顾96年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成果,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筑牢了思想基础。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理论创新从问题开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紧密结合治国理政的新实践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及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及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的同时,创造性地回答了新的实践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问题,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发展,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旗帜,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实践当中是要出道理的。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回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思想兴则事业兴,理论强则实践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复杂、困难和挑战更严峻,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勇于突破,不断为新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当今中国,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拓展理论新视野、作出理论新概括,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创造;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增强理论自信,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必将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5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
 


 

一切伟大的事业,总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不断推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对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谋划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动员令,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深刻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切实以目标明确方向、引领行动。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代人接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清晰标示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步骤、历史任务和实践方向,呈现出步步推进、行稳致远的历史发展脉络。只有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社会寄寓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社会理想。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在上世纪末如期实现。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作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3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紧紧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持续改善民生,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与底气。


 


 

人间正道是沧桑。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进道路并不平坦,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挑战依然严峻。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气可鼓而不可泄,业可进而不可退。只有持续奋斗、迎难而上,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如期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阶段,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大国发展不能走一步看一步,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打开发展规律的探照灯,不断以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指引航程。经过持续不懈的奋斗,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放眼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后更为宏伟的新征程,按照时代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以理论创新成果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党必将更好地激励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宏伟目标激励人心,历史重任催人奋进。现在,我们正处在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节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


6


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深刻阐释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出新要求、作出新谋划,为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注入思想动力、提供实践遵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我们党作为一个有8900多万名党员、在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人民群众高度评价5年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显著成效。调查显示,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从2013年的81%增长到2016年的92.9%。但也应清醒看到,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决不能沾沾自喜、盲目乐观,而要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管党治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刻都不能松,半步都不能退。新的历史条件下,管党治党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要求我们作出新回答、展现新作为。只有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科学总结全面从严治党的成绩和经验,深入探索执政党建设规律,才能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不断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严起,加强党内监督,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为全面从严治党筑牢基础;要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激发祛病疗伤、激浊扬清的正能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