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新余新闻 » 正文

景德镇改造整治背街小巷:于细微处惠民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11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719



整治后



整治前

  编者按:今天,《江西日报》头版刊登了景德镇改造整治背街小巷的文章《于细微处惠民生——景德镇市改造整治背街小巷纪实》,瓷都信息港新闻网今日转载此文,以飨读者,敬请垂注。 

  7月的景德镇,骄阳似火,暑气连连。然而步入蔡家街横弄、曹家岭新村里弄、东风坦上弄、奥园路等城区内的背街小巷,却让记者顿感清凉舒适,干净整洁,一股陶瓷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与几个月前“路不平、灯不亮、管道堵、出行难”的状态相比,这些小街发生了巨大变化。

    小街巷连着大民生。在瓷都人眼中,每一条小巷、里弄,都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关系着家庭的幸福。为了改变背街小巷的落后陈旧,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实事,景德镇市在今年2月启动的城乡环境大整治行动中,将背街小巷改造整治作为一项重头任务,计划分3年全面完成中心城区的背街小巷改造,今年首先完成302条。

    路平了灯亮了,引来群众齐点赞

    “昔日蟠龙岗,名字叫得震天响,天晴吃灰土,落雨泡泥汤……如今蟠龙岗,名字叫得震天响,路平心也宽,花开眼前亮……”这是一首由景德镇市昌江区蟠龙岗社区居民自发创作的“打油诗”,也是该社区背街小巷和周边环境改造整治前后的真实写照。社区老居民洪尚健用四个“变”向记者描述实实在在的变化:马路变平了,房子变亮了,环境变美了,百姓的心情变舒坦了。要为政府、为社区点个赞!

    在大十字弄,每家每户都装上了古色古香的雕花木门窗,原来破旧的水泥路被灰砖和青石板取代,古老的窑砖墙还镶嵌上20余块青花瓷片……78岁的李园珠老人告诉记者,自己10岁起就住在这里,巷子一天比一天破旧,现在多亏政府对老百姓的关心,终于让巷子变漂亮了。

    记者走访了多个已完成改造的背街小巷,看到的是居民灿烂的笑容,听到的是群众的赞美之词。大家纷纷说,这样的民生事项真正办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背街小巷是城市之窗、百姓之路。在改造提升中,该市以“为民服务、赢得民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水通、路平、灯亮、线齐、墙美”目标要求,聘请专业设计团队统一规划,成立改造工程项目部实施项目化运作,严把质量关,让昔日落后的背街小巷展现新面貌,为百姓生活提供良好环境。随机问卷调查显示,该市居民对改造整治工作表示非常满意的超过97.8%。

    传文化树家训,促百姓向上向善

    近日,来自北京的一批游客走进珠山区曹家岭新村里弄,看到居民楼的外墙上“忠孝仁爱显人品,勤俭耕读展高风”等家风家训和中国传统水墨画后,十分赞许。

    在珠山区新厂街道部所小巷改造中,该区邀请多位陶艺师创作以中华“二十四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瓷板画,将其镶嵌在里弄的墙面上,在里弄硬件改造过程中注入文化“软件”,让传统文化走进里弄、深入人心。

    瓷都的许多小街巷都承载着老百姓的生活记忆和城市文脉,在改造中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成为该市背街小巷改造整治成功的关键。今年,该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精品打造类”“标准改造类”“基础维修类”三类对302条背街小巷进行分类改造整治,充分展现小巷原有传统风貌及历史文化特色。作为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核心区和中心城区,珠山区通过背街小巷改造,不仅展现了古镇珠山特有的青砖绿苔、古瓷老弄“基因”,而且增加了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元素,使背街小巷成为体现美丽珠山、文化珠山、品质珠山三者融合的窗口。

    同商量共管理,带居民积极参与

    在今年的背街小巷改造过程中,该市计划投入3.5亿元,按6∶4的比例由市区两级财政分摊,市级财政负担2.1亿元,珠山区、昌江区分别负担0.8亿元和0.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市级财政负担的建设资金拨付有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当地百姓对背街小巷改造整治的满意度必须达到80%。该市把背街小巷改造整治纳入城区和有关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明确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验收的重要参考依据。

    为了让群众满意,该市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由等待观望到积极参与,把改造整治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在改造整治前,两区均通过张榜公示、微信群发、书面或座谈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工程完工后,请群众参与验收,让群众评议,做到让群众满意;道路验收后,交付社区(村)管理,明确管护责任人和单位,成立群众监督理事会,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景德镇市副市长、市城乡环境大整治指挥部副指挥长何军威说,目前,景德镇市已经开工改造270条背街小巷,完工220条,投入了较少的经费和时间,让群众感受到了“高大上”的效果,这样的实事自然会得到百姓的极力拥护。

    短评:小街巷连着大民生

    如果将四通八达的主干道路网看成是城市发展的骨架,光鲜亮丽的“面子”,那么背街小巷则是城市的肌理,冷暖自知的“里子”。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发展的不均衡,不少城市的部分背街小巷年久失修,坑坑洼洼,晴天扬灰,雨天内涝,居民为“路不平、灯不亮、出行难”等切身利益问题大伤脑筋。

    通过对景德镇市改造整治背街小巷的亮点和成效的采访,记者感悟到,背街小巷虽小虽窄,却是关乎市民日常出行的民生路;抓好背街小巷的改造,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通过此举能聚焦并及时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更能够让群众有获得感。在改造过程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群众的需求摆在首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牵头作用,发动群众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让群众参与监督管理。同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有历史价值的里弄,注重保护其历史风貌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对基础设施差的小街巷,坚持改善人居环境,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景德镇市的做法,值得借鉴。

    本报记者 邱西颖 曹 耘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